眼下,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持续涌动,在市北区,遍布在楼院里、街角旁的915处健身设施场地,总少不了市民在活动筋骨的身影;公园里、滨海绿道上,健步、打球、跳广场舞的火热场景也越来越多。通过完善健身设施196体育、铺展健身新空间,市北区构筑家门口随时触达、举步可就的“8分钟健身圈”,让“健身去哪儿”更便捷,让越来越多居民的生活圈悦动起来。
清晨,居民梁茜开始了每天的健身打卡。不同于往常,最近,她在家附近解锁了一处“户外健身房”——齐鲁康体公园。顶着树荫,脚下是满目绿意的步道,耳畔有鸟鸣声传来,这让她的心情也愉悦起来。“在大自然中,感觉很放松,而且周围锻炼的人群来来往往,很容易受到感染。”
近年来,体育公园作为全民健身的新载体,备受市民欢迎。作为健身新空间,市北区将体育建设与绿色生态融为一体,一批山头公园陆续焕新场景,不仅丰富了各类健身设施,也满足了市民亲切大自然的需求。在齐鲁康体公园一期,市北区不仅完善了四季各有特色的景观体系,还打造了全年龄友好的休闲健身区域;在浮山森林公园,赏景、漫步、骑行皆相宜的新体验已吸引不少市民前来。
如何让“健身去哪儿”更便捷?市北区积极开拓新思路,因地制宜找对策,不断探寻健身空间新载体的新解法。
随着城市更新的步伐,一些闲置、低效的边角地摇身一变,成为适宜休闲锻炼的“金角银边”。“好球!”在阵阵呐喊声中,刚刚启用的水清沟街道南丰路24号足球场迎来了一群足球爱好者,这场酣畅淋漓的比赛让他们过足了球瘾。据悉,这里原是一处棚改腾空房屋,拆除后,考虑到周边缺少体育场地,结合片区居民的运动需求,在原址分别建设了8人制和5人制两片足球场地。
与此同时,被“遗忘”的桥下空间通过设计巧思,也陆续变身让人眼前一亮的健身载体,由原来的“水泥森林”变为热门场地。
在海泊河公园,一处由高架桥“架起”的运动新空间里,不仅有各种笼式场地,还配备了专业的健身设施,让这里成为不少居民每天打卡的户外运动场。焕新归来的还有瑞昌路桥下,不久前刚建成的篮球场、乒乓球场已经启用,跑动的身影在明快的“多巴胺”色彩映衬下,定格成一张张动感的活力画面。
城市空间的不断打开,让土地面积有限的主城区探索“健身去哪儿”有了新解,而校园的共享操场则让家门口的运动场地更高效运转起来。暑假期间,市北区所有公办中小学校园室外体育场地全部对外开放。眼下,秋季新学期开学后,共享操场的开放时间调整为清晨和晚上,以满足周边居民的健身需求。
你来我往的乒乓大战、奔跑呐喊的激烈篮球赛、汗流浃背地奔跑……在青岛体育街,这样的运动场景随时可见。作为设施最全、门类最丰富的特色体育街区,这里是周边居民锻炼的好去处。“孩子一放学,就先带着他在这里打打球,既锻炼身体,对视力也有好处。”一位家长边示范边纠正儿子打篮球的动作,他告诉记者,如今这里换了新的篮球架,加上人气很旺,打起球来,特别有氛围。
“体育街现有乒乓球场、篮球场196体育、羽毛球场、儿童娱乐区等场地,但是上次改造距今已超过8年时间,已经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今年,体育街更新改造被列为实事项目,分两期进行升级。”市北区教体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完成更新1处篮球场、2处儿童娱乐区,3处健身路径的健身器材也即将完成,全部改造计划年底前完成。
据悉,整体改造完成后,体育街健身功能区的设置将更加合理,健身设施和器材也会更加实用、美观和安全,成为适宜全年龄段的休闲健身空间。
火热的全民健身场景,还得益于市北持续将健身设施“搬到”居民家门口,打造“8分钟健身圈”。
在双山街道保儿馨都,要论人气最高的场地,莫过于小区的健身广场。“早上,这里是老年人锻炼的主要场地,一到晚上或者周末,篮球场、乒乓球场都是人,孩子、年轻人都来玩,特别热闹。”正和邻居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的居民王先生说,去年以来,小区的健身场地变化特别大,由原来的水泥空地升级成了配备智能健身器材的运动场,“健身车、漫步机都有,两片篮球场也重新给换新了,年轻人都喜欢来打球室内知识。”
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解锁“运动自由”,市北区教体局会同街道、社区全面细致摸排公共区域、小区楼院中可以增设健身设施的场所,科学合理制订配建方案,今年已新建、更新1000件健身器材,6处笼式场地已全面开工。
截至目前,市北区已建成915处8641件室外公共体育健身设施、4个体育公园、58处室内健身吧、41个笼式球场、41个儿童活动乐园。同时,为方便居民就近选择公共健身设施,市北区还发布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电子地图小程序,居民打开微信小程序,即可实现健身场地定位、检索、查询、一键导航等智慧体育服务,实现精准“8分钟健身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