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知识户外探险需要掌握哪些急救常识和技巧?196体育
栏目:户外知识 发布时间:2023-06-15 12:08:01

  其实我觉得户外急救主要的点是在创伤上,小到划破毛细血管,大到动物咬伤动脉,高处坠落,种种危险。

  在很多公众的急救培训课上,我们更多的想培养人们处理突发事件的心态,因为救治时如果有一丝迟疑,又或者因紧张而不知所措,都会导致学习的所有知识失去作用。

  创伤救护方面主要是各种包扎方法,止血带,骨折的固定,断肢的保存等,还有必修的CPR手法。

  这方面来说比较繁琐,需要系统学习,目前中国有许多急救课程,比如各地区红十字会经常会举办培训,美国AHA也经常有培训。

  本人也是通过救护师资认证,所以如果想探讨此类知识也可以私信我,我会用心回复的。

  一:判定环境安全(敲黑板!重点!) 在生活中,当我们身边有人遇到了危急情况,我们总会想尽快给与其帮助,这是一种本能,不管在什么社会环境下。而这种本能,在某些时候,可能会导致自身伤亡或对被救者造成二次伤害。 这点比较容易理解,比如触电,在未确定现场已经断电安全前,切不可贸然接近,应立即致电急救服务和电力部门,请专业人员提供支持。 急救的前提,是安全。 二:伤员情况判定 这里我们了解一下“简明验伤分类程序(simpletriage and rapid treatment,START)”,这套程序旨在是合理利用现场有限的人力物力,对大量伤病员进行快速有效的检伤、分类、处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率,尽可能地减轻伤残程度。 这套程序将救治优先级分为三类: 1、危重患者(红色)——第一优先 有危机生命的严重创伤,但经及时治疗能够获救,应立即作红标处理,优先196体育给予护理及转运。 2、重症患者(黄色)——第二优先 有严重损伤,但情况暂时稳定,可留于现场暂缓救治的。 3、轻症患者(绿色)——第三优先 可自行行走无严重损伤,可延迟转运和治疗,应标记为绿色。 4、死亡或濒死者(黑色)——第四优先 已死亡或无法挽救的致命性创伤造成的濒死状态。如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等。应标记黑标196体育,停止对其的救治,将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生存可能更大的病员。 这套程序问世以来,极大地帮助了救援人员的工作,一线救援人员将优先级判定后,二线、三线医疗急救人员可以根据颜色指示,迅速找到急需救治的病员,节省了大量时间。 三:基本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 目的:早期识别心跳骤停并迅速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统(EMSS),尽快实施心肺复苏术(CPR)及电除颤,重建自主循环及呼吸功能。最终实现拯救生命的目的。 识别方法: 判断意识:双手拍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唤患者,检查其有无反应,如肢体运动、眼部运动、发声等。(不可拍脸,拍肩!) 判断呼吸:目视患者胸腹部10秒,检查其有无起伏,在AHA最新版心肺复苏指南中提到“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施救者应该假设患者发生了心脏骤停。并立即开始CPR。” 心肺复苏术(CPR): 1.患者: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软床,身下应放一木板,以保证按压有效,但不要为了找木板而延误抢救时间; 2.抢救者:抢救者应紧靠患者胸部一侧,为保证按压时力量垂直作用于胸骨,抢救者可根据患者所处位置的高低采用跪式或用脚凳等不同; 3.确定按压部位:正确的按压部位是胸骨中、下1/3。具体定位方法是,抢救者以左手示指和中指沿肋弓向中间滑移至两侧肋弓交点处,即胸骨下切迹,然后将示指和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的上方,示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为按压区,将另一手的掌根紧挨示指放在患者胸骨上,再将定位之手取下,将掌根重叠放于另一手手背上,使手指翘起脱离胸壁,也可采用两手手指交叉抬手指。抢救者双肘关节伸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肩手保持垂直用力向下按压,下压深度为4~5厘米,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钟,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对儿童进行闭胸心脏按压时,按压部位与按压频率与成人相同,但按压深度为3厘米,动作要平稳,不可用力过猛。如胸外心脏按压的对象是婴儿,其操作与成人及儿童有一定区别。婴儿的按压部位在胸骨上两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点下一横指,抢救者用中指和无名指按压,按压深度为2厘米,按压频率100次/分钟以上,不可用力过猛。 四、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 在中国内地的急救中心电线),这点大家都清楚,有很多人一辈子也不会拨打一次120,他们真幸运,但当我们需要用到这个电话的时候,我们要清楚如何使用,才能使效率最大化。 在拨打120时,我们需要准确的告知接线项信息:患者人数、基本信息,患者性别,大致年龄,目前的紧急状态(如窒息、昏迷、心跳骤停等),有效的联系方式。 这一段其实不好记,尤其在紧急的情况下我们很难想起全部信息,这里我提供一个模板给大家参考。 “喂您好,这里是120指挥中心,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 “这里是XX路与XX路交叉路口向东50米,有一名女性患者约55岁,发生昏迷、心跳骤停,现场已在进行心肺复苏,急需救护车,联系电线XXXXXXXX” “我们已收到您的报警信息,马上派救护车,请在原地等候。” 紧急医疗服务系统启动后,切不可停止基本生命支持,在5km区域内,紧急救助医师平均抵达时间约为15~20分钟,在等待期间,如患者仍无呼吸和心跳,需不间断的进行心肺复苏术,直到紧急救援人员和高级生命支持抵达。 五、法律支持 这里补充一点法律相关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条于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对,就是这么6

  谢邀。作为一个紧急救生员教练,同时也是一个户外爱好者,结合理论、实践和野外的实际情况,我觉得以下几点急救知识应列为户外爱好者必学:

  首先,在户外运动中,特别是野外徒步、探险时,多数以团队作业,队友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团队是否能最终到达预定休息点。因此,出于自救和急救他人的目的,你必须要知道的知识有:

  第一:CPR。心肺复苏术。CPR简单易学,但是一旦使用,就有可能救人一命。一个需要CPR救护的人往往已陷入生命危险之中,你的小小举措,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强烈建议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这项基本技能。

  一个能够正确识别扭伤、骨折、骨移位(脱臼);第二是不同部位的不同处置方法,详细说就是如何挪动病人而不造成进一步的伤害;第三就是急救处理,包括不同的包扎工具和适用的包扎方法。

  该部分为外出血以及内出血的急救处理。失血过多会危及生命,在接受医疗处理之前,你所能做的就是尽快止血。当然,止血前也要根据不同的伤势情况做相应的伤口处理。

  这一点根据你所前往的不同区域应有的放矢地做一些前期准备,因为每个地区都有特有的生态环境。比如澳大利亚的急救课程就会学习被箱形水母、黑寡妇蜘蛛、以及蓝环章鱼蛰咬的急救知识。

  这个单独提出来说是因为中暑和热衰竭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中暑有可能导致病患进入更为危险的昏迷状态,因此学习如何判断认知以及进行对症急救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这一点简单来说就是心肺复苏术,强烈建议不具备水中急救知识和技巧的人不要下深水救人。

  如果你有不错的游泳技能,可以学习一下水中救人的方法,包括不同的接近技巧,脱身技巧,将溺水者带上水面、岸上的技巧等等。

  最后,建议花个一天时间去学个紧急救生员,学到的知识比这个列表要丰富多了,而且还有实践操作。一天时间在生命中算不得什么,学到的知识却受益终身。

  不同的户外探险活动,需要具备的急救常识是有不一样的。但是一般来说,以下几点是必须要懂的。

  当意外事故发生时,往往人们会觉得有无数的事情要做,头绪繁生,忙不过来。而这其中有些是当务之急必须立刻做的,有些则最好等到对事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后再做。本文叙述的七个步骤提供一个纲领,帮助人们有条理地,以最优的方式安排在出现紧急事故时应当先后采取的行动。

  每一个团队最好事先指派一个负责救援的领队(不同于负责登山的领队)。或是临时指派一个领队。当事故发生,这个领队的任务是立刻对当前的局面有一个初步的估计,分派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任务,或是照顾不同的伤者。这样能最有效地使整个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有效地反应。避免发生一窝蜂地去干一件事,或是都去照顾看上去伤得最重的伤员的情况,却忽视了实际上最需要急救的伤员。

  这一步的宗旨在于防止进一步的伤亡。往往在出事现场,尤其是在刚出事之后,危险的因素还存在,譬如说落石、雪崩或者其他可能会掉落的东西,或是易被雷电击中的地形。在接近伤员的同时,要防止自己的人员和伤员进一步受伤。

  1.检查呼吸和脉搏。呼吸的暂时终止,有如下的可能原因:雷击、被重物击中、被绳子勒窒息、雪洞或帐篷里通风不足引起的二氧化碳中毒,或是胸膜被穿破。如果伤员不及时得到治疗,有生命危险。有时,把伤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如二氧化碳中毒),或除去另伤员窒息的物件,伤员就会自动恢复呼吸。如果呼吸困难是由于胸膜被戳穿造成胸负压被破坏,那应当立即先用手堵住伤口,然后再用纱布密封包扎伤口。

  2.当发现伤员还不能呼吸,应当立刻将伤员的呼吸通道打开,为实施人工呼吸作准备。具体操作:如果没有颈椎受伤的迹象,将一支手放在伤员的额头,轻轻将额头向后扳。另一支手轻微的抬起伤员的下颚直到下颚几乎与地面垂直。如果有颈椎受伤的迹象,应省略把额头后扳的步骤,直接将下颚向上向前抬起。实施正确的人工呼吸最好参考有关的专门书籍或参加培训,这里只简约提一下大致步骤。捏住伤员的鼻子,深吸一口气,用嘴盖住伤员的嘴,将气慢慢(用2秒的时间)吹入伤员的嘴中直到看到胸部隆起。重复一次。然后实施胸部挤压:以100次/秒的速率挤压胸部正中两乳之间,挤压深至约4-5厘米,做15次。重复这个两次吹气,15次胸部挤压的程序,直到伤员恢复呼吸。

  3.对严重出血的伤口立即实施包扎止血。如果伤员正在大出血,可以立即用手施压按住伤口,或是抬高受伤的肢体,待血流被控制住,再去找消毒纱布裹扎伤口。当伤口处理完后,救护者自己应立刻尽量清除手上的血液,避免感染疾病,更不要不作处理就去看护其他的伤员。

  4.保证在实施这一步骤时,伤员和救护者都处在安全的地方。必要的话,在实施救护前,将伤员做一次转移。如果是要移动脊椎受伤的伤员,一定要小心不要挪动脊椎,保持头和脖子和颈椎的相对位置。

  减少伤员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受伤时人的身体消耗很大,对外界环境的冷热刺激也更敏感。此时要尽量保护伤员,在冷的环境中要尽量保持伤员的体温,尽可能地满足伤员此时的要求。并尽量用放松的口吻与伤员交谈,告诉他救援正在进行中,让他安心。

  当性命攸关的大伤已经被关照了之后,伤员也被稳妥安置后,此时应当对伤员从头到脚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有些伤,尤其是内伤,一开始时看不出来,或者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没有表露出来,只有当进行全身检查的时候才有可能察觉。

  此时作为救护领队,已对所有的伤员伤势有了全面的了解。这时应花一些时间,和大家一起,针对本队的现有资源和人力,结合伤员的伤情,当时的地形,及天气等客观条件和有无外援等因素,制定出一个最有效的撤离方案。指导原则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伤员得到最有效最快的治疗。

  无论实施哪种方案,都要保持对伤员进行密切的观察,并对天气和地形小心留意,当情况发生变化,应对制定的方案进行相关的改变。

  在事故发生后的混乱情况下,按步就班地照每一条做是不现实的。任何理论在运用到实践时都要灵活运用,作适当的变通。但这并不等于说理论是没有价值的,理论常常是实践的升华和结晶。这里提到的几点概念,有时会产生重大的区别。当你奔到一个滑坠绳组的出事现场,你是先去救助因腿骨骨折而大声求助的伤员还是已经休克而急需抢救的伤员呢?当你钻进帐篷突然发现昏迷的同伴,你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殊不知此时你也可能正在受到二氧化碳中毒的危险呢?一次及时而有效的人工呼吸有可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和一个家庭的幸福... 这里谈的几点的一个最主要的精髓是希望提醒人们在实施救援是从全局出发,对事态有一个整体观,在户外的情况下,无论是资源,时间,还是人力都是有限的。有时要舍小取大,才能尽量减少损失。

  刚才罗布泊回来,这里简单说下高山探险的,下次写无人去的注意事项,可徽feng292612进行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高山探险过程中常见的风险以及应对措施。希望各位山友在纵享山林乐趣后能够平安归家。

  太阳紫外线(UV)可导致角膜灼伤,UVB(短波紫外线)也是造成雪盲的元凶。雪盲一般表现为流泪、红肿、痛感、针刺感、沙磨感、见光痛、头痛、视力下降196体育(模糊感)。

  电影《绝命海拔》中,主角贝克出现雪盲,视力逐渐模糊,无奈只能选择就地休息,等待下撤。

  大雾、多云都无法阻挡紫外线的投射,即使在阴天或者雾天也需要佩戴上墨镜。雪盲多发生在雾天或阴天并非由于紫外线更强而是由于攀登者的大意,感觉光线不强而降低了防护意识。

  一般来说,轻度雪盲的患者通过6小时的治疗和休息后,症状就可以完全消失;中度或重度雪盲患者,则需要2到4天的休息和治疗后,症状才会消失。

  高原反应是在低压、低氧环境中,人体为了保持内环境恒定而出现的正常生理反应。高原反应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厌食、睡眠困难等。

  每天上升的海拔差不宜过大,一般一天不超过500-799米,严格遵循“高处活动、低处露营”的原则,上升的速度不宜过快,行程不要安排得太紧张。

  要时刻注意防风保暖,寒冷产生的应激反应会使身体耗氧量增大,风、冷易患病,也会增加氧耗量,降低抵抗力。

  要有合理的饮食结构,增加饮水量,多食维生素,避免维生素和钙质的流失,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饮食忌油腻,忌过饱。

  肺水肿发生前有急性及重症高原反应,粉红色泡沫状痰是肺水肿的严重症状,早期肺水肿有如下的症状:

  电影《垂直极限》中,被困于峭壁中的女主角室内知识,因为没有摄入足量的饮用水,患上肺水肿。咳嗽的同时,还咳出了粉红色泡沫痰,靠注射剂活命。最后获救下撤大本营,保住一命。

  脑水肿症状包括头痛剧烈、共济失调、喷射状呕吐,之后进入昏迷状态;有的从淡漠、嗜睡直接进入昏迷状态;还可能出现极度倦怠、嗜睡、步态不稳、醉酒状、无行动能力等症状;还可伴随呼吸频率快、四肢及面部发绀、复视、尿少或尿不自主等症状。

  确定有效的方法有三种:下降海拔高度、高压氧舱治疗、氧气治疗。下降海拔高度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高压氧舱、氧气治疗则是暂时救急方法。

  冻伤是攀登者在攀登过程中如果某个肢体部位过度暴露于低温下,低温导致血管和组织冻结、组织水肿、水泡、局部缺血及组织坏死。

  Ⅰ度冻伤:亦即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冻伤部位热、痒、灼痛。症状在数天后消失,愈不留瘢痕。

  Ⅱ度冻196体育伤:伤及真皮浅层,冻伤部位除红肿外,还伴有水泡。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结痂后可痊愈

  Ⅲ度冻伤:伤及皮下组织,冻伤部位红肿并有大水泡,冻伤部位皮肤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丧失。Ⅲ度冻伤会给组织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伤后除留瘢痕外,还可能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电影《绝命海拔》中,在攀登中冻伤严重的贝克。最后被割去了鼻子,截肢了双手。

  冻伤多发生在手脚等肢体末端的地方。根据“选择合适的装备是攀登山峰的第一要素”这个原则,建议攀登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时,要选择穿着双层高山靴,在较冷的环境下要佩戴羽绒并指手套等。

  保持身体干燥。脚比较容易出汗,一定要准备好干爽的备用袜子,每天到达营地后和出发时都需要穿上干爽的袜子。

  不要随意脱手套,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冻伤都是因为在攀登中手套掉落或者登顶后脱下手套拍照造成的。

  缺氧会导致毛细血管收缩,使冻伤更容易发生,所以吸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冻伤发生的几率。

  判断是否复温:如果冻伤部位在复温后,有可能在之后的行程中再度冻伤,则不可复温。

  如果情况不允许现场复温,则应注意保持冻伤部位的清洁、干燥,使用无菌绷带包扎冻伤部位并服用抗生素免受感染,直到复温。

  复温处理:如果冻伤的攀登者已经抵达营地,且攀登队携带了治疗冻伤所必须的药物,则可尝试对其冻伤的部位复温。复温只需要将攀登者冻伤部位浸泡在36℃以上的温水中即可,水温不可高于4℃。每次20-40分钟,每天2-3次。

  复温后处理:在完成复温后,如果冻伤部位有伤口可以先使用消毒剂洗净(清洁),然后使用云南白药覆盖整个冻伤面(保持干燥),并用纱布或绷带包扎冻伤处。冻伤部位注意保暖防止再度冻伤。根据病情,2天换药1次。可以让冻伤的攀登者口服异丁洛芬(ibuprofen)每日3次,每次400mg。

  冻伤发生后,严谨用雪搓和捶打冻伤部位。在冻伤的急性期,必须避免伤肢运动,防止外力损伤。急性炎症一旦消散,应尽早活动指(趾)关节,防止关节僵直,有助于肌张力的恢复。

  本人是普通的急救医生一枚。坐标西安。有很多救援队的朋友也经常和大家一起登山,有时候也会给大家做一些相关的培训。

  我们大西安,往南50公里就是秦岭山脉。大约有10万的隐士隐居在山内。每年高峰期的时候,每天也大约有十万人进山去,避暑踏青或者旅游。因为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在这儿,所以,各种事故的发生率还是很高的。

  我要说的第一点的是对当地的地理情况,气候情况,和一些自然疫源的疾病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比如说在我们西安,因为自然条件丰富,地形复杂,有一些,全国闻名的危险的线路,比如说鳌太线。登山者们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就有很多人丧生在这里。山里经常会发生洪水滑坡,坠石。夏秋季节经常会发生蛇咬伤和蜂蜇伤。有时候也会有误服了这种有毒的野菜和蘑菇196体育。

  秦岭北麓,最主要的毒蛇是蝮蛇,这个是有抗毒血清的,毒性也不是196体育很大。但是近几年,秦岭山中的胡蜂,是非常危险的,经常有人被蜇死,或者是导致肾衰竭呀,其他的问题。

  另外的在秦岭山中,存在的一些自然疫源性的疾病,正常情况下这种疾病不会消失,它是会在自然界的动物之间互相传播。比如出血热。我身边就有朋友在农家乐吃过饭之后或者是在山里经营农家乐的。因为感染了出血热而死亡。

  我觉得首先要强调的还是,对自身体质和登山能力的充分了解,户外生存知识和能力的锻炼,专业设备的准备,比如登山鞋,背包,通讯设备。了解自己的极限,不做没把握和冲动的决定。

  要对登山的线路,天气条件,气候条件做充分的了解。记得看天气预报,虽然不一定准。最好请专业的向导。

  类似的惨剧比比皆是,在鳌太线遇难的一位大侠,就是在探险路上,体力不支,放下随身的背包去前面探路。结果回身怎么也找不到背包了,最后没有补给冻饿而死。

  我还曾经遇到过一位在秦岭里隐修的居士。有一天玩脱了,从一块巨石上掉到河道里。双腿骨折,多发肋骨骨折。据他自己讲,他是从河道里,爬了四个小时才爬到路上。最终送到医院已经是九个小时以后了。山里手机没信号,差点就没命了!

  所以,再次强调,户外探险过程中,最主要的不是急救,而是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以及必要的防护。

  第一点,各种传染病的预防以及,蜂蛰伤,蛇咬伤的处理。这里要强调一点,要学会辨识一些当地的植物,比如蒲公英之类的,在现场急救的时候可以用作紧急解毒。

  第二点,各种擦伤扭伤以及外伤,骨折的处理。包括清创消毒止血包扎,以及外伤的固定搬运。要学会随地取材。就算你带了夹板,有时候用起来也不一定合适。可以采取把骨折的断肢绑在躯干上,或者好的肢体上。以及用木棍,杂志,书籍或者木板,床板,门之类的,做临时的夹板固定。要勤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三角巾是个神器,固定包扎的适用性广,固定效果好,舒适性也强。不过要熟练应用需要大量的练习。

  第四点,心脑血管疾病的处理。以及必不可少的心肺复苏。在这里再次强调一点。急救知识实际上是练出来并不是学出来的,需要大量长时间的练习。尤其在户外进行心肺复苏的时候,因为很难得到外界的援助,或者说外界救援时间是不够的。所以可能要独自面对,长时间的心肺复苏,这个对体力消耗是非常大的。所以要准备好急救药品。要问清楚一起出发的朋友,有没有这种心脏病的病史?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以便提前做好应对,最好,和他们一起做一些低强度的户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