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健身房,教练除了给你推私教课,上了器械之后还会给你护具的建议?健身”装备党“不常见,感觉营养补剂的作用在
一般在健身房常见的护具有助力带、护腕、护肘、护膝。护具给肌肉关节提供支撑,防止剧烈运动时肌肉和肌腱变形拉伤、撕裂、磨损。护具买一次可以用非常久,哪些护具性价比高,哪些可有可无,欢迎一起讨论!
大多数常泡健身房的大佬们,手掌经年累月在杠铃的挤压下已经长出一层厚厚的老茧。即便徒手抓大重量杠铃也不易脱手滑落;而新手的“新手”在大重量训练下,或许只要一两小时手心就磨破了。
带手套的好处有吸汗、防滑、196体育改变发力(削弱或增加都有)、不容易磨出老茧等等。不在乎老茧可用防滑镁粉或者赤手空拳上,老茧多了自然防滑。
手腕易受伤,痛且难痊愈。盲目加大卧推等重量训练,单一、反复、错误姿势的活动会让手腕慢性劳损后出现刺痛、肿胀、积液等等问题。
护腕的主要作用是加压,让手腕在做各种动作时幅度受限,保持中立位状态。同时减少患处肿胀,限制活动空间,做训练动作时支撑和稳定腕关节等等。
选择护腕时,避免直套式设计,选择绑带设计或缠绕式绑带设计。直套设计的护腕只覆盖手腕,没有紧密固定住手腕和手掌根部处,对手腕的保护作用不大。
屈伸手掌靠的是桡腕关节和桡尺关节。桡腕关节桡骨远端、尺骨远端的三角软骨盘和近排腕骨中的舟、月、三角骨构成,当手腕活动幅度很大,桡骨尺骨之间的桡尺关节也会参与活动。
所以,护腕要用力缠绕使其紧密固定住手掌根部位置,绑完后腕关节处于不再灵活、无法轻松翻腕、屈伸的受限状态。
缠绕式绷带设计的护腕紧紧包裹腕部,通过加压让手腕处于中立位,避免手腕活动幅度太大受伤。当然,动作结束后也别忘记给自己“松绑”。
网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手腕快速扭转、车祸中司机掌握方向盘时手腕受到旋转牵张、与人扭打等暴力行为、手提重物、摔倒时手腕撑地,也会造成TFCC(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很难确诊、恢复和愈合。
许多器械训练动作都会涉及手腕的发力,事前预防远重于事后就医,健身护腕在做大重量时还是很需要的。
肘关节——撸铁受伤的重灾区。新手对自己的握力没有合理预判,盲目追求大重量,在进行卧推/引体向上/举铁时姿势不当可能损害肘部。
肘关节是复关节,由三个关节共居一个关节囊。我们在健身房里练肩、背、胸时肘关节都要受到牵引,反复进行“推”、“拉”的动作。比如卧推、引起向上等等。在做大重量卧推时下意识地前臂内扣、双手之间的宽度握得太窄,这些都会让手臂肌肉代偿发力,让肩膀和肘关节的压力更大。
护肘的压力和支撑力可以给予肘关节一定的支撑力,有时可以为使用者在训练动作中助力。
除了加压型护肘外,日常生活中,佩戴护肘也可以保护肘关节。用鼠标、炒菜、拧毛巾、抱孩子……肘部肌肉过度消耗和受凉都会导致反复牵引肘部,前臂肌肉和肌腱损伤。
非绑带式的普通型护肘轻薄透气,适合日常生活。轻量健身和一些户外运动不戴护肘或者佩戴普通型护肘,给予关节一定的支撑力又不影响灵活性,比如球、网球、高尔夫这样的运动。
腿部肌肉占全身肌肉比重大,但是练腿并不容易,一不小心还会负伤。自由负重深蹲,颈后哑铃深蹲、箭步深蹲、俯身腿弯举,倒蹬,坐姿腿屈伸,硬拉……关于下半身的健身训练对膝盖的压力很大。
膝盖主要由半月板和四条韧带组成。半月板是膝内部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连接处的软骨组织,起到缓冲震动、降低两块骨头摩擦的作用。四条韧带分别位于膝盖的两侧(中侧突韧带和外侧突韧带;另外两条位于膝盖前后方(前十字韧带和后十字韧带),四条韧带分别控制膝盖在四个方向的移位。
运动员和健身者常见的膝盖损伤是半月板损伤、韧带断裂和滑膜炎,造成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肿胀异响等等。
万特力的绑带式运动护膝包裹性和支撑性强,绷带结构的护膝为膝盖骨提供上局支撑力,防止膝盖左右摇晃形成大量摩擦,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
合理的健身安排和姿势指导下,减轻膝关节压力,锻炼腿部股四头肌,膝盖周围的肌肉也会变得更强壮。
一般我们大量训练后的2-3天后,肌肉酸痛的峰值来临。如果训练完之后马上使用外用制剂,通过皮透缓解局部的炎症和肿胀,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肌肉更快恢复健康。
去健身房后在肌肉还没有开始酸痛采取一些措施,如在锻炼部位处冷敷、贴片、运动涂剂、搽剂等,缓解即将到来的肌肉疼痛,是健身人的小妙招之一。训练后肌肉酸痛明显,建议短时间内静养,不要继续训练;如果疼痛持续好几天建议马上就医。